第一百三十三章 有意思的论文

《自然》期刊作为国际学术界顶级科学期刊,如果想在这上面发表一篇文章是非常困难的,还需要经过编辑初审,然后根据初审编辑的意见,进行修改或者直接发给多个审稿人,由审稿人评审,并且给出意见,国内能够在这个期刊上发表论文的往往都是在行业内有着最高水平的教授学者,像这样本科生在《自然》上发表论文,几乎是不可能的,每周要接到200篇左右的论文,其中能够发布的也就是20篇,困难可想而知。

论文已经发出去1个月了,根据编辑的意见做了一些补充修改,两人也没有再当回事,继续自己的数据结构优化,脑部神经元三维结构是极其复杂的,根据申公豹的推荐信上的说法,该数据模型很可能在大宇宙层面的描述具有重要意义。

如果将大脑的神经元的每一个细胞作为一个节点,这个节点都会有若干个突触连接其他的突触,并且还有更多的其他结构,确实很像宇宙星系泡状结构,而大星系结构如果将整个宇宙缩小成一个大脑一样的大小,每一个星系星团和其他星系星团都会有着似有似无的连接,如果将这种不可见的连接结合起来,确实很像是大脑的三维网状结构。

他们现在已经将丘脑部分的数据单独摘了出来,不过也已经足够大了,丘脑大约有200多亿个神经元组成,占整个大脑神经元的1/4,而丘脑是产生意识的重要部分,如果能够将丘脑部分进行模拟,产生了成果很可能也具有深远的意义。

现在每一次调整完数据结构都需要将数据进行一次结构化处理,而这个处理时间也需2天时间,生物计算机不可能只干着一件事,所以李秋分派出来的机时并不太多,这样也让自己有充足的时间做其他事情。

这10多天以来调整数据结构,但是总是模拟不出和目标体一样的结构,似乎总有一点不一样,特别是各个参数调整,细节化调整非常困难。

看着屏幕上结构散乱的图形,颜妍叹了一口气说道:“看你心不在焉的样子,这些工作还是我来做吧,你忙其他事情吧。”

李秋嗯了一声,也不说话。

颜妍问道:“最近状态不佳呀,不是缺钱嘛,给你介绍了你也不领情,人家还等着我回复呢。”

李秋说道:“资金问题解决了,咱们先把这个搞定就足够了。”

颜妍好奇问道:“怎么解决的?”

李秋说道:“赚钱呗。”

李秋说道:“外汇期货。”

颜妍笑道:“不可能,期货能够赚几百亿?逗我玩呀?编一个像一点的故事。”

李秋说道:“不信算了,还有没有一点信任了?哼”

颜妍说道:“好吧,不问了。”

……

it数学系t罗伯特教授正在审核一篇论文,里面新的数据结构很新颖,但是也足够复杂,看的罗伯特教授直皱眉,干脆打开电脑,将这个数据结构导入到自己的模型分析评价软件,奇异的一幕出现了,竟然无法进行分析,教授打开源码,将数据参数做了调整,再一次运行分析系统,这一次竟然无法运行下去,教授大惊,自己的可是工作站系统,空间和运算速度极大,还没有能够难倒的情况出现。

忍不住仔细看了看整个方案,有将论文仔细看了一遍,这次仔细多了,心想:原来是大脑模型,有意思,不禁笑了起来,这个方向还没有人敢涉足,因为希望通过大脑模型建立接口,实现意识输入和输出,很有意思。

这一次仔细看了一下自己的评价软件后台,发现已经出现溢出,无法支持这么庞大的数据结构,而不论多少数据,都不是自己这台工作站能够满足的,不过似乎看起来很不错,好吧,算了,让他们过吧,顺便跟踪一下,看他们如何进行数据分析,也不知道是哪个教授写的论文。

而剑桥的物理系鲁宾教授,看到期刊管理员发来的邮件后,看了起来,仔细看了一遍,然后在心中斟酌了一下,似乎越来越有味道,总是找不到原因何在。

似乎这个结构能够解释很多问题,如果能够将这个数据结构应用在混沌模型上,似乎能够在运算中降低计算量,也似乎能够应用在宇宙模型,或者材料模型,似乎在某些材料模型中,形成复杂的结构体。

想着想着就激动起来了,如果这个结构可行,就真的解决很多问题,可惜这么模型太庞大,体系结构也很复杂,理论上的时间性和空间性的也采用了新的计算方法,并且创造性地用了丘成桐的一些卡邱空间的思路,有意思,不知道未来能有什么发展,真的很有意思。

在全世界的各个地方,有四名教授在评价这篇论文,基本上都给出了一致的意见,那就是有意思。

……

太空飞行器已经制造完毕,正在外壳舾装,舾装这个词是李秋起的,他的理由是空间战争就要以船的形式进行称号,李秋所谓的舾装主要是引力子隔离层的安装,这一部分也已经生产好,需要安装上,李秋远程观看了这艘太空战舰的舾装工作,隔离屏蔽层的安装非常顺利,欧美的制造技术和工艺能力值得信赖。

安装完成以后,开始进行探伤工作,根据结构预算,最大重量达到100kg以内,最小重量是50kg,在不同的剖面受到的重力差异很大,这个与隔离层泄露有关,唯一的好处就是发动机确实非常小,采用了3个发射用发动机和24台姿态调整发动机,燃料采用可充填燃料仓结构。

舾装完成进行液氦输入并且进行压力和温度控制测试。

这个战舰太大,采用了称量方法也非常独特,巨大的车间中采用三维万能吊装的结构进行,为了支撑本体重达3000吨的结构体。当李子铭将心灵薄膜分部在战舰表面的时候,瞬间重力结构发生巨大变化,吱呀呀的三维吊装结构产生了应力形变,测重指示数字跳动,最后停在130kg的位置,然后经过万向转动测试,重量最低达到70kg,这个测试通过激光雷达扫描,将结构和重量进行了匹配,便于寻找泄露点。

不过这些工作就是后续工程师的工作了,李秋现在已经很满意了,不过李子铭提出了一个问题,让立秋为难不已。

飞船的命名问题,现在已经提上日程。

李秋在灵门和基金会高层中发起了有奖命名活动,一等奖奖励一颗储能晶体。

这下子热闹开了,“乔乔号”、“大预言号”、“女巫号”、“灵门号”、“皮皮虾号”、“帝都号”、“麻雀号”等等一堆名字。

李秋给大家的留言是:各位考虑一下下一艘战舰的名字,看看你们起的名字有点创意好不好?要有连续性。

然后又一波命名开始出现,“苹果号”、“鲸鱼号”、“武仙座号”、“中指号”、“龙卷风号”、“积雨云号”、“橡树号”、“苏力号”、“蒲公英号”……

这一波还算靠谱,至少能够有足够的名字给10艘飞船命名,“中指号”纯属恶搞,被直接pass,而大家对十二使徒的名字作为战舰命名趋之若鹜。所有人都明白一件事,如果飞船足够多,早晚有一天能够轮上自己的名字上命名飞船,每一个人都不说,心里明白,满满的套路呀。

排列第二名的是以花命名的方法,有些娘,不过大家都挺喜欢,因为花挺惹人爱的。最后的意见是还是不要以人名命名了,这个太招人厌。

对于第一艘和备份飞船的命名很快就出来了,“月季花号”和“玉兰花号”作为前两艘的飞船名字。

空间站命名为“大预言号”空间站,这个大家没有什么异议,毕竟为了宣传需要,也是为了推动大预言基金会在众人心目中的地位。

举报本章错误( 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