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说汉光武帝?”王莽忽然语气急促起来。
王卓君惊诧道:“听这语气,敢情您不知道啊!”
王莽皱起眉头:“朕并未关注他,若是朕治理得当,他无法起事。若是朕无力回天,那他来平定乱世,开建武盛世,也算是百姓之福。”
“这……”王卓君倒抽了一口凉气,她还以为穿到这个朝代的穿越者,都会对刘秀颇为忌惮的。
未曾想,大父会是这么认为的。
王卓君小声嘟囔道:“您倒是把他当预备役了,我阿翁完全被你抛到脑后了。”
总觉得大父似乎并不喜欢他的儿子们,对所有儿子一视同仁,毫无偏爱。
但问题是,大父的儿子,死的也只剩下了两人,这并不符合通常的家庭观念。
王莽似乎并没有听见王卓君嘟囔的内容,只是一边喝着白粥,一边继续道:“听你刚刚话里的意思,如今刘秀就在你那中央书局?”
“可不嘛!”王卓君激动地一拍桌子,略有些得意道:“要说还是我这中央书局开得好啊,不然这等人才会来参加考试。”
“刘秀此时家境清苦,说不定是过来赚些俸禄,养活生计呢!”王莽不以为然。
王卓君撅起嘴反驳道:“他看上去确实家境不好,但作为前朝宗室,他肯定是有地的,当一个地主能穷到哪里?”
王莽嗤笑:“地主?都抵不上他在长安的花销,况且他家中又不止他一个孩子。”
王卓君皱起小脸:“就算他是冲着俸禄来,我看他也有好好干活儿。倒是进来的那些贵族子弟,都像是过来混日子的,回头我就把他们都开了。”
“开了?”王莽放下碗筷,看着王卓君的事情,眼神犀利,却透着一丝冷冽。
“不……不可以吗?”王卓君被王莽这个视线惊到,下意识地压低了声音。
王莽一直面无表情地盯着王卓君,只看得她满头大汗,她屏住了呼吸,脑袋飞快的转动:“他们是送书加分进来的,开了的话,我下次考试就搞不下去了,影响的是中央书局的信誉。我错了。”
王莽听完收回了视线:“你确实年纪尚小,还有很多东西要学。可朕分明记得,你前世已经上完大学了,你这两辈子加起来,也该比太子年岁大了,什么事能做,什么事不能做也该好好考虑清楚才是。”
王卓君颔首低眉道:“大父所言极是,我下次一定注意。”
“刘秀之事,稍安勿躁。你大可以试试能否让他为你所用。”王莽虽然这么说,但语气中却带着几分凝重。
王卓君垂眸,大父总在为天下百姓着想,甚至不惜留着自己日后的强敌,只为给百姓留一条后路。
但对于自己和亲人,又几近严苛,越是接近他,反而越无法理解他。
简直完全不像个人类,倒像是个机器。
趁此机会,她可以继续研究怎么提高百姓民生。
船舶一时半会儿造不出来,也就无法去美洲获取土豆之类的良种,但这并不代表王卓君不能通过别的渠道获取。
只要等平板升级后,她说不定能打通两个平行世界的购买通道。
到时候想买什么,应有尽有。
想到此,王卓君下午就把金主爸爸的战争游戏广告加入到今天视频的链接内。
正好赶上西域出事儿,王莽急催火药,也让评论区的粉丝讨论一下,下一步该怎么办。
视频刚发完,就引起了粉丝们的激烈讨论。
本就已经拥有百万粉丝的王卓君,账号又迎来新一波的涨粉。
看着评论区里每个人都对火药研发很感兴趣,言辞激进的想让王莽借此渣翻全场,横扫世家。
王卓君悠悠地叹了口气:“真是毫无参考价值,这些人都把我们当做纸片人,可明明……”
这是个真实的世界。
没有人跟自己有相同的忧虑,没有人觉得提前制造火药,会给这个冷兵器时代的战争带来多么大的冲击力。
【没有人担心一下我们的小公主吗?太可怜了,还要被逼着造火药】
【上面的,不造火药等着小公主作为王莽后人,被屠杀吗?】
【毕竟还是个孩子呢?】
【绿林军的屠刀下不分年纪】
看到这句,王卓君长叹一口气:“都是为了活命啊。”
罢了。
【两人讨论半天刘秀,最后就放着不管了?】
【要是我是王莽,第一刀就先杀了刘秀。】
【还觉得能赢刘秀,可能吗?】
【搞清楚,历史上刘秀打王莽的时候,王莽已经快不行了。】
【王莽也是为了天下子民】
【你们不觉得,这里面的王莽人设不太正常】
【历史上的王莽也是个厉害的人物,不过光是一个预言,就满世界杀刘秀,这才符合常理】
【那个被追杀的刘秀不是我们小公主的外祖父吗?】
【那是刘文叔为了迎合预言改的名,你瞧现在不是叫刘文叔嘛】
【小公主,你那个铅字造好了,就早点开报纸,控制舆论吧,毕竟你爷爷是靠舆论起家的。】
【赶紧赚钱吧,没钱怎么赈灾,接下来估计是天凤元年了吧。至于西域就甭要了,就算到王莽死,西域和匈奴也没打进长安。】
天凤元年?
看到赈灾,王卓君的心突然就提了起来,她紧张地翻看着阅读app里面的《资治通鉴》。
查找里面关于天凤元年的记载。
一条条看过去后,就看到了让她惊惶的一句。
“缘边大饥,人相食。”
史书上简单的一句,却是这个世界最残酷而现实的事实。
甚至,这是人祸,不是天灾。
是边关将士缺少补给,才造成了人食人的惨剧。
但如今国库空虚,少府的物资,每年大批地往各地输送。
应当不会出现这种事情吧,王卓君心中忐忑,不知大父是否知道明年之事。但只看明年的气候,便也猜到边疆的物资不丰,需防备匈奴南下。
一方面是己方战备不足,一方面是新任单于对新朝政府的不信任,而能够安抚匈奴的关键人物,还是之前提过的伊墨居次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