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号”的发射和火星探索,牵动了全球人的视线。
这是人类第一次踏上火星,并且采用的是反重力技术,到达火星只用了15个小时,这在过去任何时候都是不可想象的。
“牡丹号”在火星轨道运行,这次任务指令长是邬星辰,而科学家和行动组有宁天泽和段飞鸿负责。
在预订计划时刻,放出了交通艇,由段飞鸿驾驶,携带基础装备进入目标区域“火炬城”,选定降落地点。
现在交通艇降落采用的是直播方式,地球需要4分钟才能到达地球。
段飞鸿开始操作交通艇脱离双子星号,反推火箭发动,进入火星稀薄的大气,计算机飞船精确地控制了着陆地点,段飞鸿控制着反推发动机和姿态调整发动机,缓缓降落在“大预言号”探测器的附近区域,这是一片平台的地面,距离地下城洞口只有大约100米左右。
段飞鸿走出交通艇的第一眼就看到了遗留在平台上的“大预言号”探测器,早已经无法工作,默默停留在远方,上面蒙上厚厚的灰尘,淹没了几十厘米的高度,段飞鸿第一时间找到那个火星车,从一个储藏室中找到了李秋交代给他的那个东西。
“牡丹号,交通艇已经降落,位置接近洞口,我先往洞口检查,位置实时发送给你。”
“段飞鸿,注意观察地面,避免地下裂缝。注意探底雷达的提醒。”
“收到,段飞鸿明白。”
段飞鸿首先来到洞口附近,将洞口位置进行了测量,与nasa提供的三维模型吻合。
通过一个坡道,他下滑到洞口附近,这里的洞口很大,高约6米左右,宽达10米,呈现天然的洞穴开口方式,不过洞口部分有些风化。
段飞鸿观察了周边情况后,爬上了缓坡,来到洞口顶上。
“牡丹号,观察图像收到了吗?卸载基地设在这个平台的东方100米处,这里的地下结构稳定,根据洞穴三维地下结构图,那里没有地下洞穴,不会产生垮塌风险。”
“牡丹号明白,你去目标地标注精确位置,5分钟后离开,我们将会在20分钟以后降落。”
“明白,段飞鸿收到。”
段飞鸿很快走到那片目标地点,将目标地坐标发射给了牡丹号,离开了降落区。
半小时以后,“牡丹号”缓缓降落在预订的目标地点,红色的烟尘铺天盖地,笼罩了整个区域,待烟尘散尽已经过去了20分钟。
邬星辰首先将一个舱室通过电梯放下,随后打开舱室,里面是100台机器人,随后机器人走出了舱室,开始了集群活动。
不同的舱室通过电梯放下,最先卸载的重型搬运设备,火星上的搬运设备采用的是轮式结构,火星上重力虽然只有地球的1/3,但是很多设备和材料还是很重的,这里可没有了反重力搬运,心灵能力者的力量也不可能花费在这上面。
首先架设起来的是太阳能电池板,太阳能电池板采用的是铁电高压电池,经过几十年的改进,现在效率能够达到45,太阳能电池板采用了加固技术,在大风来临的时候可以折叠在地面上。这个面积达到上万平方米的太阳能发电站能够给基地提供30万千瓦的能源,还有大型蓄电池进行储存,另外还有一台氦三发电机组,可以提供备用电源。
施工机械已经提前开进了地下城,进行建设,平整地下城土地和建立宿营地。
段飞鸿则带领一个行动组人员进入地下城内部,根据提前勘探好的三维地图进行地下城探索。
飞控中心则远程解答火星基地的问题以及提出专家意见。
氧气发生装置和水过滤设备已经架设完成,首批地下城内,还是采用了标准型太空舱结构,这样便于快速满足航天员的生活和日常所需。众多的大型住人仓房和实验室标准舱室陆续被大型机械以及机器人运送到地下城内部,按照提前规划好的顺序和位置进行搭建。
“牡丹号”容量极大,几十个舱室填充进地下城以后,让这个空间巨大的“火炬城”开始拥挤,后续将会陆续运来更多的设备,进行部署。
最后就是建设地下城大门和气闸,这部分安装方案已经在地面做过几次演习,机器人在火星环境下反而速度更快,因为重力更轻。3个小时以后就已经完成大门和气闸的建设,并封闭了接缝,初步测试内部压力,发现没有大规模漏气现象。
在气闸外部采用了露天电梯,可以直接在走出气闸以后坐电梯上升到地面。
空气循环系统开始工作;
水循环设备开始工作;
氧气制造设备开始工作;
光伏电站完成测试,开始工作;
氦三机组测试完成,双回路完成工作;
医疗仓完成测试、投入工作;
农作物和蔬菜高产实验舱开始工作运行;
……
整整三天时间,终于将整个基地组装完毕。
段飞鸿和邬星辰、宁天泽等人终于能够脱掉航天服在宿营仓中放松一下了,其他机器人则仍然在外面工作,主要是地下城内部的加固和探测工作。
长时间在低重力环境下工作,现在还没有完全解决的问题,就是骨骼退化问题以及低重力下的身体问题。
其中一部分问题已经解决,比如进入火星上的人都会服用一种药物,防止钙质流失,强化骨骼,达到和地球骨骼的一致的目的,另外就是锻炼,人工重力还没有办法实现的情况下,日常锻炼是必须的,并且是加压锻炼,采用定制的弹性皮筋拉着身体在运动仓进行身体锻炼,每天必须满足一小时锻炼时间。
经过传感器测试,地下城内已经适合人类生存了,众人才出了舱室来到地下城中。
众人在地下城摆了一个pose,图片发回地球,这是人类第一次的火星探索。
这里将会逐渐在1年内住人达到100名以上,陆续将会有火星运输舰飞来,将后续设备运送到位。
而这些人都是火星基地的开拓者。
李秋在和邬星辰等人通话的时候问道:“火星上能否利用心灵能力?”
邬星辰回答:“可以利用,在搬运气闸的时候,一个位置非常困难,我就用心灵能力将重达10吨气闸搬运放置到位,效果很不错。”
“飞行能力呢?”
“也一样,不对呀,这里重力应该很轻才是,为什么我们搬运和地球上运用心灵能力搬运一样呢?难道我们的心灵能力不会区分地域和引力影响?”
李秋笑道:“这有什么奇怪的,心灵能力搬运重物是依据质量,而不是重量,和常规的重量搬运不一样。”
几人一拍手:“就是这样,我说呢,是呀,质量不就是物体运动状态改变难易程度的度量嘛。”
和火星通话特别费劲,每次说完一大段话,要登上3、4分钟才能接到回复,信号质量不太好,这已经是nasa最强大的深空网络放大的结果了。
李秋说累了,忽然对着话筒说道:“邬星辰、宁天泽、段飞鸿在吗?是不是这会儿只有你们几个在?老子这会儿如果骂你们是不是你们也只能听着?”
他这会儿忽然哈哈笑了起来,然后说道:“我要回去睡觉了,这会儿骂你们几句解解恨,三个王八蛋,回来了等着我们蒙着被子揍你们一顿吧,拜拜了,你们回骂我的话,我也听不到了,你们自己憋死吧。”
自然他没有听到回骂的话,师兄弟们整天打闹,一天不闹骨头都闲的发慌。
他的郁闷现在才算消解掉,被师叔们强行压下来,不让去火星,自然不爽,不过看到自家兄弟们终于站在火星上,那种感觉同样很爽,那是一种自豪感。
李秋走之前给飞控中心的兄弟们提了几个想法:“你们不觉得这样的通话难受吗?抓紧研制量子通讯,我说的是那种实时通话,无延迟的那种,而不是量子加密通讯;另外就是咱们的人造重力场问题还没有解决,这样在全世界走,对自身身体的成长是一个大问题,不能都靠药物解决,还有一个大问题,不知道你们意识到没有,那就是为什么这次去这么多类人机器人,这种机器人效率很低,难道只是为了好看吗?还发去了100个。”
说完和飞控中心的师父师兄们告辞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