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章 送别

一念道途 阴山居士 1114 字 27天前

子临嘿嘿一笑,“你这却是为难先生了,既然说了今晚走,自然就今晚走,日后,咱们纯阳宫自会相见。”

“先生,我和红袖对于仙门一无所知,先生能不能给学生再说说这仙门之事啊?”楚青云见子临去意甚绝,不由问道。

“仙门之事?恩……既然你问起,先生就只说一句话,仙也是人。”

“仙也是人……”此话一出,红袖和青云两人眼睛不由一亮,嘴里一直在念叨着者四个字,“仙也是人。”

子临心里一笑,“仙,等你们踏上修行路就知道什么是仙了……”不顾两人在那低头沉思,抱拳道,“如此,子虚告辞,你们夫妻二人,保重。”

不待答话,子临一个闪身就没了踪影,这却是他故意为之,青云红袖既然要走上这条路,就得让他们见识见识修道之士的手段,以免日后出去不知谨慎行事,反误自身。

一屋四人目瞪口呆,为子临手段深深震惊,而此时,子临已回到了子虚堂。

“泉阴,走,去你的泉阴殿!”

泉阴与子临一道来到泉阴殿里,泉阴娘娘之名,如今在落月城可谓是妇孺皆知,终日香火不断,信众供养,泉阴神像白衣飘飘,慈目含情,神韵悠然。

“徒儿,开始吧,”子临在殿外,示意泉阴。

泉阴点点头,双手对着白衣神像连打法诀,“无量妙愿,普度世人,借尔愿心,筑我法坛!”

不多时,泉阴起身,“师父。”

子临进了殿,先是看了一眼神像,再看了眼泉阴,不由点了点头,“不错,筑法坛,斩愿身,如今你有两个愿身,身牵两方愿众,日后修行,自会节节提升,不过个中道理我也给你说过,不可不慎。”

“弟子明白,成也信愿,败也信愿,弟子不悔。”

见泉阴心里有数,子临也就不再多说,两人回到子虚堂,这时夜已经深了,子临看了看子虚堂,半边墙上,纸张浮动,上面字迹清晰可辨,看着论语,看着千字文,子临不由想起当日自己在上授课时的情景,不由感怀。

“走了……”轻叹一声,将被风吹动的纸张摩挲抚住,嘴里犹在轻声念诵,“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不亦说乎?走了……”

子临,泉阴,山河童子出了子虚堂,将大门缓缓关上,望着门匾上子虚堂三个大字,子临伸出手来,点点青光透出指尖,慢慢的浸入木匾,覆盖在那三个字上,隐入不见。

“走吧,下山去……”

还是那条路,此时走在上面,心念纷陈。一路无话,快出连子山时,子临三人发现,齐刷刷的一群人在山脚下候着,见到子临下来,将子临围住。

细眼一看,韩度,张老四,小娥,还有周方,张昆这些学生,外面还有几个连子山的村民,都在看着子临三人。

子临没有注意到的是,在另一边,青萝一家也在望着自己,这时的子临,就是一个普通的教书先生,不是什么仙道修真,元婴道人。

韩度抚着张老四往前几步,张老四如今也是年仅古稀,老腿难撑,有些颤巍巍的,子临连忙上前,“老山长,你这是作甚,都这么晚了,何苦出来?”

“嘿嘿,子虚先生放心,这把老骨头还撑得住,唉,今天下午度儿一回家,就告诉我说先生要离开连子山,起初我还不信呢,见这小子言之凿凿,煞有其事,我才知道,先生是真要走了。”

“本来是想请先生下来坐坐,借此也算是饯别之意,没想到先生竟然不欲如此,我们只好在山下苦等了。这不,先生一下山就被我们给逮着了嘿嘿……”

子临摸摸鼻子,缓缓点头,抱拳道,“山长有心了,诸位有心了,子虚虽在连子山九年有余,却无微寸之功,只得借圣贤之言以谋之,本想悄悄远走,不料还是兴师动众,子虚实在愧领。”

抚着张老四的韩度心里一急,道,“先生,学生蒙您教化十年,自此才知做人根本,先生之恩,如同再造,如无先生,哪有我等今日!这恩,先生受得。”

说着看了身后一众学生,“今日先生去意已决,学生等难以挽留,特意备了三杯清酒,还敬先生,愿先生一路顺风……”

说着有人端上早就准备好的酒,韩度取过第一杯,“第一杯,敬先生,我等因先生方才开智见心,晓事理,知做人,这杯,先生,请!”话音一落,韩度跪下,身后一众学子尽皆跪于子临面前。

子临微叹一声,伸手接过,仰头喝下,“尔等,起来吧,心意先生领了。”

韩度一众并未起身,取过第二杯,韩度道,“第二杯,敬先生,连子山因先生之功,后代世人自此受圣贤教化,不复野夫,先生,吾等替连子山后人敬先生。”

子临接过,喝下,缓缓道,“连子山之未来,不在别处,在尔等脚下,尔等若是奋进,连子山自此而兴,一代兴,代代兴。”

“学生谨记教诲。”

韩度取过第三杯,“这杯酒,我等借此祝先生一路顺风,山外多艰,先生一路珍重。”

子临点头,喝下,“起来吧,夜来风寒,地上露重。”

大家缓缓起来,有些人眼睛微红,平添伤感,子临忽然一笑,“你们都是大人了,日后自有担当,何须如此。”

“先生早就说过,天下无不散之筵席。今次别过,日后若是有缘,说不定还能见到你们,实在无须伤怀。”

“日后子虚堂,便交给你们了,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连子山,连子山外,各有一番天地,你们走不出去,那就让你们的后人走出去!”

“另外,先生在外之时,若机缘巧合之下,还会再建子虚堂,日后尔等若是遇见,若无恩怨,便有同门之亲,尔等切记。”

“好了,先生走时,再说一句话,人活一世,但求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行事无愧,问心安然,言及于此,先生,走了……”

说完,子临轻轻划开众人,一步一步向山外走去,身后传来齐声,“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

举报本章错误( 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