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1、狱中辩经:事关陕西万万百姓之未来!(1)

孟津县令没疯。

他自然不可能因为一张字帖,就轻易开仓赈粮。

哪怕这张字帖,真是‘书圣’写的,也绝无可能!

但,此时的事态发展,已经不是孟津县令所能左右的了。

因为如今孟津城外,汇聚了足足数千陕西逃难来的流民。

这实在太可怕了!

但凡换个别的地方,孟津县令都不至于说出‘孟津完了’这种话,且对外面的流民熟视无睹。

但,这里是孟津啊!

公元前1048年,武王率军至孟津,八百诸侯不期而至,愿协同武王,共伐商纣。

还有。

《尚书·禹贡》载:导河积石,至于龙门。

孟津渡口,被视为大禹治理黄河的重要成果之一。

除此之外。

相传,东汉光武帝刘秀遭追兵时,逃至孟津山林,得白鹿指引脱险。

由此便能看出,孟津这个地方的重要性。

它被视为帝王的‘洞天福地’!

但,若是这个地方,万千流民汇聚闹事儿,各种苦难哀痛滋生,甚至流民们发生可怕动荡呢?

那不是明晃晃打皇帝的脸吗?

一旦此事上报朝廷,可不仅仅是孟津县令的乌纱帽保不住。

整个孟津都要遭殃!

当皇帝厌恶一个地方,后果绝对非常严重。

工业,商业,农业,所有利好政策,都与孟津无关。

它将成为大梁王朝疆域中‘透明’的存在,被忽视,被遗忘,被……选择性放弃。

这对于孟津,对于孟津百姓来说,无异于一场恐怖浩劫!

用不了十年、二十年,这里便会成为一座被贫穷笼罩的‘鬼城’。

而这一切,是如何造成的呢?

说来好笑,因为‘反岘同盟’。

这个同盟,由一群‘嫉恶如仇’、‘年轻热血’的读书人组成。

他们把同盟地点选择在孟津,也是在效仿‘八百诸侯不期而至簇拥武王盟约’的典故,借此来反对崔岘。

一开始,孟津县令对此并没有放在心上。

年轻的读书人,最容易热血冲动,经常汇聚起来,妄议朝政,指点江山。

这很正常。

谁做学生的时候,未曾这般天真又肆意的批判社会,议论政治呢?

学生仔不愁吃喝,可不就隔三差五搞‘键政’嘛。

但坏就坏在,这里是孟津啊!

而同时,因陕西旱灾,有一小批逃难的流民,来到了孟津城外。

按照孟津县令的想法,有流民来了,人数不多,悄悄收留了便好。

可这帮反岘同盟的年轻人,竟然打着‘救灾济民’的口号,大张旗鼓收留流民,在孟津城外搭棚,自费施粥。

他们觉得自己在做好事。

问题是,逃难的流民何其多!

一听孟津有施粥棚,万千陕西流民,纷纷振奋涌向孟津!

反岘联盟当中,不乏有一些富家公子哥,或者实干家。

一开始,他们自行出钱出力,还能应付。

可后来。

流民越来越多,完全没办法招架。于是这群读书人,便向孟津县令施压,让孟津县开仓赈粮。

但孟津县,就是一个小小县城,哪里有这么多粮食用于赈灾?

何况。

流民越来越多,骚乱、动荡、疫病等社会治安问题,层出不穷,接踵而至。

小小的孟津县,如何来承受?

孟津县令无法,抓捕了反岘同盟的首领,齐怀明、阮修德。

这也是为何。

反岘联盟暂时群龙无首,严思远被迫成为反岘联盟新的话事人,且他们极度期盼苏祈能加入的重要原因!

盖因他们需要一个新的领袖,让‘狗官’孟津县令开仓赈粮,赈济从陕西来逃难的百姓啊!

但孟津县令深知‘孟津’之地的重要性,怎敢轻易接受流民?

一个闹不好,不仅无法安抚陕西流民。

还得让孟津百姓,陷入万劫不复之地!

然而自古以来,‘学生运动’都是最不可控的可怕事件。

孟津县令又不敢真的把这群读书人全都抓起来。

于是,他抓捕了‘反岘联盟’的两位首领,齐怀明、阮修德后,故意放出话来:

你们不是反岘同盟吗?行!

那你们拿出比崔岘更好的诗篇,更好的字帖,更好的八股文,那本官便同意,开仓赈粮!

孟津县令自然听说过崔岘的大名。

是以,他觉得这群‘反岘联盟’就是小丑,根本不可能比崔岘更强。

这番话,无非就是故意刺激、恶心反岘联盟的。

可万万想不到,反岘联盟真的拿出了一篇堪称书圣般水准的惊艳字帖!

既然是当代书圣,影响力何其惊人?

一旦事情宣扬出去,孟津流民动荡事件传至朝堂,陛下震怒,那孟津便彻底完蛋了啊!

因此。

孟津县令无法,一边震撼于竟真的有‘书圣’驾临孟津,一边又愤怒于反岘联盟的作为,将孟津推向恐怖深渊。

于是。

他咬牙下令:开仓赈粮!

与此同时,孟津县令又下达了密令:将反岘同盟人员,全部捉拿归案!

事已至此,管不了那么多了。

纵然抓捕一群年轻读书人,会引发极大地震荡,但也要阻止这场闹剧!

孟津,绝对不能出事儿啊!

如今只能乞求,有一位天纵奇才,救孟津于水火之中!救陕西,乃至大梁王朝于水火之中啊!

孟津县令一声令下。

还未来得及因为孟津县令同意开仓赈粮而振奋的严思远等人,直接被捉拿归案。

另一边。

对此一头雾水,完全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的崔岘,跟着两位反岘同盟的人,返回客栈。

却不曾想。

在他们回去的路上,一群孟津差役,突然出现,二话不说,直接将他们缉拿!

“趴下!”

“不许动!”

“胆敢反抗,格杀勿论!”

差役们神情凶煞。

骤然被按住的崔岘神情懵逼:果然,黑粉就没有一个好东西啊!

另一边。

被调遣去京城的李端,满目愁容,看向老师郑霞生,哀切问道:“老师,我们下一步,该怎办?”

陕西大旱,是为天灾。

而天灾,又引发了一系列无可掌控的人祸。

郑阁老生神情哀切:“如今,只能期盼一场奇迹了啊。”

可,奇迹又在哪里呢?

举报本章错误( 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