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家位于徐汇区一条安静的梧桐深处的老洋房。
付闻樱脱下外套,递给迎上来的阿姨,脚步未停地走进客厅。
“回来了?你和怀瑾最后聊得如何?”
他放下报纸,目光已带上询问。
付闻樱在父母对面的沙发坐下,脊背挺直,姿态无可挑剔。
“孟家主营的进出口贸易,根基比我预想的更扎实。渠道广,资金流充沛,尤其在轻工业制造和进出口贸易这一块,底子很厚。”
她语气平静,听不出什么情绪,“但孟叔今天话里话外,透露政策红利期眼看要过去,他们转型的压力比我们大得多。孟怀瑾本人是学建筑的,科班出身,眼光很长远。他们孟家向地产开发转型的意图,非常明显。”
付国宏微微颔首,眼里流露出赞赏。
女儿的眼光,总是精准得让他欣慰。
“你看得很透。孟庆辉这次是下了决心要闯新路了。那我们付家”
“我们付家虽然现在握着信托和信用社的牌照,业务还算安稳,但未来的市场,单靠传统金融这一块,肯定是不够看的。能和孟家联手,提前布局实体和地产,是步好棋。”付闻樱冷静分析道。
母亲闻雅茹担忧地看了丈夫一眼,起身坐到女儿身边,拉过她的手,打断了父女两的对话,
“闻樱,妈是想问你,撇开家里这些生意不谈,你觉得孟怀瑾这个人怎么样?”
她顿了顿,声音压得更低些,带着为人母的担忧:
“他看起来是正派体面人,谈吐教养都没得挑,但毕竟我听说他之前和那个尹家的姑娘谈过。那样家庭出来的孩子,又经历过一段感情,心思会不会太活络了些?妈是怕你委屈,心里不痛快。”
客厅里安静了一瞬,只听得座钟沉稳的滴答声。
付闻樱沉默了片刻,反手轻轻握住母亲的手,
“妈,我心里有数,你见我什么时候是吃过亏的人?”
说完,她轻轻拍了拍母亲的手背,站起身:
“爸,妈,你们也早点休息,我先上楼了。”
闻雅茹望着女儿消失在楼梯转角,轻轻叹了口气。
她知道女儿聪明剔透,胜过无数男儿,可也正是这份过于清醒的理智,让她这个做母亲的,心里总萦绕着一点难以言说的心疼和怅然。
闻雅茹和付国宏就付闻樱这么一个孩子。
当年生下付闻樱后,她落下了病根,再也不能生育。
在那个尚未实行计划生育、家家户户都以有儿子传宗接代为荣的年代,
付国宏,骨子里却有着磐石般的坚韧和超越时代的清醒。
他顶住了外界所有压力,也以绝对的忠诚,从未让任何风月之事沾染他们的家。
只将全部心血与骄傲倾注在她这唯一的女儿身上。
他常豪迈地说:“谁说女儿就不能继承家业了?看看我家闻樱,比多少家的儿子都强!是我们付家未来当之无愧的当家人。”
付闻樱在这样充满爱与尊重的环境里长大,清晰看到了父亲作为一个男人的担当。
她敬佩父亲,也用自己的方式默默守护着这份家庭圆满。
她比同龄人更早地成熟,更早地看清了现实与责任。
她成长得优秀、独立、清醒,并很早便开始规划如何利用一切资源,让付家这艘船在她手中行得更稳、更远。
婚姻,在她冷静的蓝图中,从不是风花雪月的归宿,而是最关键的、可以撬动更大资本的杠杆。
她要的,是在长期的合作共赢中,不仅能壮大付家,更能确保付家的核心资产,最终能牢牢掌控在她自己手中。
严格说来,她和孟怀瑾今天并非第一次见面。
他是付闻樱很早便开始物色、评估的众多潜在对象中,综合评分最高的那一个。
付闻樱坐在书桌前,再次翻开那本皮质封面的笔记本,一页纸分为「利」「弊」两栏。
孟怀瑾——
「利」:
1、对城市发展与建筑美学发表独到见解;
2、善良正直;
3、孟家实力与人脉;
4、付家转型所需资源;
5、双方家族意愿高度一致;
「弊」:
1、过于理想主义;
2、回避矛盾,优柔寡断;
3、精英阶层的「道德包袱」与手段局限;
笔尖在纸上悬停片刻,她在「弊」那一栏写下——
「4、初恋尹蕴瑜,念念不忘?」
她突然觉得好笑,因为对于她来说,这是最不足以形成潜在威胁性因素。
于是,她轻轻划掉,在「利」那一栏增加一条——
6、长得真的不错,至少,生的孩子不会丑。
最终,她在末尾清晰添上一行字——
「他本人,具备将蓝图变为现实的潜质与核心能力。」
利>弊,而且他的弊端,都是在付闻樱的控制范围之内。
她的判断没错,孟怀瑾,是最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