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利者的建筑

并不是所有的罗马建筑都是罗马技术与希腊艺术的互补形式,万神庙就是这方面的明证。它始建于罗马皇帝哈德良时代,是惟一一座过去一直作为礼拜堂的古罗马神庙,由于早期基督教时代它被改作教堂,使它侥幸得以完好地保存至今。万神庙的设计师(传说是皇帝本人)吸取了古罗马的传统,创造了某些令人惊讶不已的新东西。万神庙穹顶内部,半球形拱顶平稳地置于宽大的圆柱形墙体之上,形成一个巨大的空间。拱顶的正中央开着天窗,光线从中自由地照射进来。置身其中,给人别有洞天的感觉。

四处征战的罗马人,他们给人影响最深的建筑,当然是他们矗立在世界各地的凯旋门。当时除了罗马,在法国、北非、亚洲,凡是罗马大军的铁蹄所到之处,都有这样的建筑。凯旋门的修建,往往是为了纪念战争的胜利,罗马帝王以此来提高自己的威望,振奋民心。凯旋门一般为拱门形式,建在罗马军队获胜后班师凯旋的必经之道上。凯旋门往往用砖砌成,并用方石装饰墙面,在门顶小阁上竖立着一块带字的石碑,以记载罗马帝王的丰功伟绩。饱经2000多年风吹雨打的罗马建筑,虽有遗存,但往往破败不堪。唯独各式各样的凯旋门保持完好,可见罗马人和他们的后代们对这“光荣历史的象征”十分珍惜。然而,古罗马的辉煌毕竟已经成昨日云烟,散落在各地的凯旋门也显得有几分孤寂。只有每天洒落的夕阳的余辉,给它们几许慰藉。

举报本章错误( 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