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争

726分的高考成绩,放眼整个北华省都是佼佼者,而事实也确实如此,在今年难度颇高的高考中,还能取得如此成绩实属不易,有多少人都是在数学最后一题翻的车。

在726分如此耀眼的光辉下,总会让人下意识的忽视了其他的闪光点,更多的人都会关注着曹天哲满分的数学,惊叹着他的数学天赋,从而忽略了他的另一个满分。

诚然,以其满分的数学和高分的理综,可以看出此人绝对是理科界即将冉冉升起的新星,可别忘了,他的语文同样是满分。

在艰难重重,压力极大的高考中,相比有着标准硬性答案的数学和理综,语文这种有许多开放性答案的试题是很难拿满分的,每个判卷人的观点都不同,在你眼里很满意的答案,在另一个人看来就不怎么尽如人意。

尤其是语文中的作文,自由发挥的空间很大,拿满分的几率却很小,每年高考全国也就能出现极少数的满分,一双手都能数过来。

京都是国内的一线大城市,里面建有两所世界级别的学府,清华大学和京都大学,这两所学府在国内可以说是睥睨群雄,彼此实力不相上下,多少年下来,私底下的竞争从没有断过。

张志群是京都大学招生办的主任,主要负责每年高考前后的招生,由于是国内顶尖的大学,重点中的重点,所以京都大学的录取分数线自然会高的离谱,让许多考生望而生畏。

每年高考前京都大学都会去各大重点中学,进行短期的自主招生,主要目标就是国内知名中学里的佼佼者,品学兼优,出类拔萃。

高考前,张志群收到特定中学送上来的自主招生名单,有很多都比较满意,一时间没有刹住车,收的比较多,致使高考成绩出来后,剩下来的招生名额已经所剩不多。

于是,京都大学的分数线706分,就这样出来了,创下了近十年内的最高,这只是初步定下的,还没有公布于世,要等到考生们填选完志愿之后。

不过这消息还是被其竞争对手清华大学得知了,随即便吓一跳,暗想京都大学今年是不打算招人了吗?!

张志群此时也是有苦说不出,关键是自主招生有些超标,有不少熟人师长都过来推荐自己及朋友的子孙后代,虽然这种走后门的行为很让人不耻,但是人家推荐的人如果真的有真才实学,就另当别论了,这种书香门第,名门世家培养出来的人才,未来更有发展前途,对京都大学也有不少好处。

只是到了后来,他实在不想再接见熟人了,纵使对方推荐的学生有多么的优秀,他也不打算再招,不然正规程序下的招生就没人了,会引起社会猜测和舆论。

于是他便直接躲在家里,整日的不出门,就算有人登门拜访,也死活不开门,实在不行就编个理由,说不在家,出差了一类的。

不过今天他不得不开门迎客了,因为这次来的人不一般,是他的尊师任远秋,任远秋对他有知遇之恩,从上大学时就一直受到其的教导。

目前任远秋已经不在一线当导员了,只不过在京都大学挂了个教授的虚名,也算是京都大学的一块响亮的招牌。

张志群知道自己这个老师脾气很是古怪,没什么事是不会亲自登门来找他的。

果不其然,任远秋在客厅坐下后,没说什么的废话,直接从带来的公文包里拿出一份试题的复印件,是语文的,然后推给张志群,说了句“看看。”便悠闲的喝起了茶。

“什么意思?这份语文试题有问题吗?”张志群心里想着,却没敢说出来,说实话毕业这么多年了,他还是很畏惧他这个老师的。

拿起来先去寻找署名,没有找到,名字在封印的情况下并没有复印到,随即便开始浏览。

“字好漂亮!”这是张志群对这份试卷的第一印象,一个好的印象会让人有看下来的,印象分也会随之提高。

一路看下去,没有一处出错,在阅读理解的方面有些地方,在他看来有些回答的不全面,不过判卷人给了满分也可以理解。

这份试卷有什么特别吗,还劳老师亲自送过来让我看,虽然题答的都不错,但是并没有特别出彩的地方,这次的自主招生的学生哪个没有这般水平,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老师这是什么意思?来找我走后门吗,想要让我招进这个学生吗,让老师亲临大驾,难不成是他的什么亲戚,如果这学生的其他科成绩也如语文一般的话,看在老师的面子上,再破一次例也未尝不可。

“老师,这个学生是您的…”张志群试探道。

“废什么话,看作文!”任远秋瞪了张志群一眼道。

“作文吗…”张志群翻来作文,看到一个大大的“60分”标注在旁边,嗯?满分作文吗,这次自主招生的语文虽都不错,不过满分的没几个,大都会丢个一两分。

也就是说这份语文试题竟是满分的吗,这就有些看头了。

张志群目光下移,继续看着,待五六秒后,看完第一段的他,眼中蓦然爆射出强烈的精光。

“这是…”

这篇《为汉服的低声吟唱》,整体下来,极为押韵,读来朗朗上口,而且时刻紧扣着主题,荡气回肠,激昂澎湃。

短短两分钟,通体读了一遍,张志群脸上已经布满了难以置信与震惊,他抬头看了一眼对面悠然喝茶的任远秋,顿了一下,随即又低下头将作文再度细读了一遍。

华丽流畅的辞藻在脑海里来回游荡,让他看着看着,竟不由自主的出声读了起来,这是一篇朗读出来才更爽快的文章,让人恨不得读了一遍又一遍。

“这个学生高考总分多少?”

任远秋闻言啄了口茶,想了想了道:“700多分吧,谁会闲着没事记这种东西,不过放心,上京都绰绰有余了。”

“既然如此,那老师您今日前来的意思是?”

“这个学生特长是理科,让你看看他的作文,目的是让你明白他的价值。”

“老师您的意思是…清华那边…”

“嗯,今早已经启程去了。”

“可恶!清华那帮家伙!”张志群立马掏出手机,派下面的人准备。

“你亲自去一趟吧。”任远秋放下茶杯凝声道。

“老师,我这边的事…”

“这个学生值得你这么做,不然让清华抢去了,将会是京都的一大损失。”

张志群知道老师任远秋的眼光,既然老师都这么说了,这个学生就肯定不是凡品,“好,老师,我明白了!我现在就出发!”随即他当机立断的道。

……

河清市,元州城第一中学,这种偏僻的小地方,最近不断迎来各种大人物,新闻界,学术界,各大知名杂志社的记者,编辑,接踵而至,还有各个重点大学的招生办也相继派人过来,发生了如此大的动作,不禁让人好奇到底是什么能引起这种轰动。

很多人都是第一次听说元州城,第一次来这种地方。

复旦大学,南京大学,河清大学等等,在国内排的上数的大学无一不对元州一中起了好奇心,对这次的河清市理科状元起了招揽的想法。

纷至沓来,这几天元州一中的门槛就要被踩坏了,这也忙坏了一中的校领导,可这次他们却没有丝毫的怨念,反倒打心底里笑出了花,这种长脸宣传的机会简直是前所未有啊。

各重点大学齐聚在元州一中,不断游说,协商,争夺,吵的可以说是如火如荼。

直到今天,大学中的巨头清华竟也派人过来,赵雪龙是这次清华派来的人,他虽不是清华招生办的主任,但也是领导级别的,地位并不低。

其实清华在前一天只是打电话过来,说要招揽曹天哲,想要问问学校和本人的意思,在他们的惯性思维中,清华那可是所有人都憧憬的世界级学府,谁不得上赶着来,他们一个电话,这个学生肯定屁颠屁颠的前来报道。

可是赵雪龙在电话里听说了,元州一中这边竟然是群雄齐聚,为了一个学生争的头破血流,他虽心里信心十足,但为了避免万一发生,这才亲自跑来一趟。

清华这边一来人,其他大学的人顿时心凉了一截,但凡一个正常人在众多学府前面,选择清华的可能也会占绝大的几率。

如此一来,其他的学府便想着打道回府了,反正继续待在这里也没什么用,可是下午,这个小地方竟然又来一个巨头,京都大学!

而且来的竟然是京都大学招生办的主任张志群,这个人在学术界的名声可比赵雪龙大多了,师承大能任远秋,学术造诣深厚。

这样一来,两巨头相碰,局面一下子变得有趣起来,致使那些本打算撤走的大学,见状后,一个个的又都回来了,这种千载难逢巨头pk的好戏可不能错过。

举报本章错误( 需登录 )